海狮泵业:超前理念引领企业“蝶变”
江苏海狮泵业有限公司成功打进核级泵领域,成为亚洲唯一一家核级旋壳式上冲泵生产厂家,研发出的新产品解决了国际技术难题;建立116亩新厂区,引进一流加工中心设备,开发具有世界水平的管理软件……很难想象,具有如此生产研发销售优势的企业就是位于我市新桥镇的江苏海狮泵业制造有限公司。采访中记者深刻感受到,海狮泵业人正是凭着敢于超前发展的理念,完成了从低端制造向高端创造的华丽蝶变。
理念一:“墨守陈规最可怕” 果断进军核级泵领域
对于制造业企业来说,既得利润的维持往往有着难以拒绝的诱惑。海狮泵业人认为,“墨守陈规最可怕!”多年前,海狮泵业配套石化、冶金等传统产业领域,仅仅依靠引进、测绘产品小打小敲,产品技术含量低、工艺水平低、性价比低,长期处于价值链低端。“虽然一时半会,企业生存没有问题,但如此下去,怎么应对市场变化?”当时的海狮人居安思危。
“核电用泵产品附加值高,集中技术力量开发核电用泵,进军核电市场。”海狮泵业董事长项达章一锤定音。海狮泵业陆续成功开发核三级立、卧式离心泵,这些产品得到我国秦山核电站认可,将数十台核电用泵生产订单交给了海狮泵业。随后,海狮泵业与上海核工程设计研究院签订了21台核用泵协议,用于巴基斯坦恰西玛核电站C2工程。这几年,海狮泵业不再满足于生产核电配套的外围产品,正朝着核电关键配套部件产品开发。2010年,海狮泵业与世界第三大核电集团俄罗斯国家核能康采恩签下框架采购协议,为田湾核电站二期三号、四号机组,及俄罗斯国内26台核电机组提供一批核级旋壳式上冲泵。
“核级旋壳式上冲泵技术含量、产品附加值非常高,效益相当于民用泵的几十倍。”总经理张洁介绍,世界上能够生产核级旋壳式上冲泵的企业仅3家,海狮泵业是亚洲唯一的1家。
这两年,海狮泵业瞄准第三代核电用泵展开新一轮的攻关。去年,海狮泵业投入大量资金用于新品开发,先后联合国家核电、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中国核电工程公司、华中科技大学、上海交大、江苏大学等院所、企业,确定了8个高新技术产品作为研发目标,其中化容补水泵、余热排出泵、气动隔膜泵、厂用水泵等第三代核电用泵已被列入科技部国家重大专项项目,并获科技开发专用资金。
理念二:“没有办不成的事” 研发新产品破解国际难题
7月25日,中石化专家一行来到海狮泵业,验收汽油加氢注水泵产品是否合格。这个项目起于三年前,经中石化拍板,海狮泵业取得了汽油加氢注水泵的研发资格和科技研发基金。验收结束后,专家组忍不住感慨:“这个产品已经填补国际空白,你们利用三年的时间研发成功,真是很不容易。”
得到认可后,海狮泵业人发自肺腑地笑了。在汽油加氢注水泵类新产品的研发中,海狮泵业遭遇过重重考验。如何促使注水泵在使用时的振动幅值达到更低?在这个国际性难题面前,厂内技术攻关人员一度陷入困境,举步不前。董事长项达章不信邪,他说“只有想不到,没有办不到”。他前往全国各地寻找振动专家,各地专家分析出的原因各不相同,公司技术人员继续辗转多地,请来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秦山核电站、北京等地的振动专家,在气温高达40℃的试验场地,夜以继日地奋战,终于全力以赴攻克难关。
在新产品研发的种种困难里,海狮人痛苦过、挣扎过,但到最后选择了坚持,因为他们坚信自己选择的这条路是对的,只要走对路,咬紧牙关坚持,就一定会走向成功。如今,海狮泵业已拥有20件发明专利,近30件实用新型专利,8个高新技术产品已进入验收鉴定阶段。正如项达章所说,海狮泵业已由初级制造企业迈进创造型企业。
这两年,海狮泵业多方引进高端技术人才,同时与上海核工院建立战略伙伴合作关系,院企联合,资源共享,大批博士、硕士及经验丰富的专家教授、高级工程师,让海狮泵业研发新产品的胆气更足。
理念三:“要做就做最好” 一流设备生产一流产品
项达章说:“既然选择了泵业,要做就做最好的。”在公司的规划发展图前,他介绍,未来5年内,海狮泵业将凭借高端产品的不断扩产,实现10亿元年销售、利税3.5亿元。
泵类高新技术产品涉及国家重大专项,对生产环境、工艺装备提出更高需求。目前,在我市经济开发区城南园区,海狮泵业新厂区正如火如荼建设,三期建造面积达到116亩。该处新厂区将作为精加工、装配、试验、研发基地,定位高端,聚集优势。
近段时间,海狮泵业斥资7000万,引进卧式五轴联动加工中心、立式加工中心等一流先进设备以及国内最先进的检验测试设备,目前新厂区的设备调试已全部完成,搬迁工作即将开始。“搬”往新厂区的还有一套先进管理软件。
总经理张洁说,企业效益及核心竞争的提升关键在于管理,海狮泵业不惜资金开发出的ERP、OA、PDM管理软件,已具有世界先进水平,今年10月,将正式应用于公司管理和生产。
海狮人很庆幸他们以坚定的信念,坚持一路走来,虽然这个过程经历过阵痛,但现在证明他们的选择是对的。如今很多以前的同行才开始转型升级,但他们已经完成了一次“华丽的转身”。
网友评论 已有 0 条评论,查看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