拨开云雾看大势—探寻复杂局面下中国经济的信心
如何看待当前困难?宏观政策何去何从?中国经济前景究竟如何?新华社记者深入一线,到企业和车间观察经济大势,并广泛采访专家,探寻复杂局面下中国经济的信心。
风雨考验:外忧内紧下中国企业普遍感到压力
11月21日,周一上午,浙江宁波,服装针织出口企业恒宁集团5000多平方米的印染车间一片寂静,技术科、配色科和生产线空空荡荡。
“印染开工率只有60%。冬季本是行业旺季,旺季不旺,十多年未遇。”集团董事长郑建范告诉记者,现在搞经营,感觉如同逆水行舟。
郑建范的烦恼多多。今年以来,劳动力等综合成本提高了两成,成衣接单却下降了三成,许多外商将订单转到了东南亚,加上此前企业技改带来的高昂融资成本压得他快喘不过气来。
当前,宏观经济环境的确让许多企业感到压力。货币政策在实际执行中一度持续趋紧,全国广义货币供应量M2增速从1月份17.2%,大幅回落到10月份12.9%。受内外叠加因素影响,中国经济增速从一季度9.7%回落到三季度9.1%。
“到目前为止,中国经济增速回落的主要原因还是主动调控的结果,增速属于正常区间。出于稳物价考虑,前一阶段货币政策持续大幅回收流动性,中小企业融资难题凸显。”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宏观经济室主任张晓晶认为。
“问题背后是中国金融体系的深层次矛盾。加之此前房价长期大幅上涨,使得资金更多流向虚拟经济,对中国经济的长远发展非常不利。”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刘元春提醒。
国际金融市场的动荡,对中国经济的冲击开始显现。浙江德清县通凯贸易有限公司总经理沈吴春感觉,上半年出口形势还不错,但到7月份有下降苗头,而且越来越严峻。长期订单很少,汇率不稳定,有时甚至不敢跟人谈生意。
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向深度蔓延,中国第一大出口市场进入二战后经济最困难的时期。美国经济也面临高失业、高负债的困扰,苦无良策。从9月份开始,中国出口已连续2个月负增长。
专家们普遍认为,这只是开始,未来外需形势可能更加严峻。世界经济将面临长期、深刻的调整,外需下滑将会越来越明显。
增强信心:政策微调发展潜力巨大
“困难好比刮风下雨,走在路上难免会遇到,早做准备自有应对办法。”浙江翔神集团董事长夏志中这样看待。
浙江今年遭遇“电荒”,这家精细化工企业分配到的用电量只有去年的三分之二,企业停产了产值最小、能耗最大的产品,推出科技含量和附加值高、能耗低的新产品,新的利润增长点正在形成。
“此前的4万亿元刺激计划,相当于人生病了要吃点补药,但不能总吃。现在把补药去掉,增速自然回落,日子会比以前难过。但这不是坏事,关键是要激发经济内生动力。”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姚景源形象比喻道。
从经济规律看,增长难免会有波折;从历史经验看,亚洲金融危机使中国经济经历了四五年的困难。面对百年一遇的国际金融危机,奢望很快就云开雾散并不现实。
经历风雨,信心更强。经历了过去10年快速发展,中国经济积累了更丰厚的底子;经历了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猛烈冲击,积累了更为丰富的调控经验。现在,中国宏观调控的力度、节奏已出现新变化,一系列预调微调已经展开。
国务院常务会议10月29日明确提出要对宏观政策进行预调微调。当月全国新增人民币贷款明显反弹;发布了支持小微企业更具体的差别化监管激励政策;调整了增值税和营业税起征点和幅度,延长了小微企业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政策,开展深化增值税改革试点,结构性减税迈出重要一步。
“一定要把握中国经济的阶段性特征。直到2020年,中国经济仍然处于工业化不断推进、城市化不断扩张、市场化不断完善、国际化不断拓展的阶段,这决定了中国经济将大有作为,不会被眼前的困难难倒。”姚景源强调。
练好内功:加快结构调整化解深层次矛盾
在国内最大的电视生产企业之一TCL集团惠州生产基地产品展示厅内,从互联网电视到3D电视,从透明电视到自然光电视,从液晶屏电视墙到“数字家庭”系统,令人眼花缭乱。这家靠做电话机起家的企业如今脱胎换骨,产品升级,产销红火。
“经济往下走,但我们的销售往上行,关键靠产品创新。”TCL多媒体全球制造中心财务总监宋宇告诉记者,家电行业竞争激烈,“打市场”的产品保本卖,企业利润主要靠新品,关键在研发,TCL研发投入占销售总额比重已达4%。
记者在调研中发现,不少企业在困难中苦练内功。有的转向加强国内市场营销,有的向上下游延长产业链,有的抓紧开发新产品,有的改进内部管理。方法各有不同,但有一点是共同的,不转型升级就难有出路。
“一方面企业要认清结构转型的信号变化,依靠创新消化成本、提高效益;另一方面,政府要着手解决税负高、融资难、行业垄断等问题。”张晓晶说。
中国经济积累的深层次矛盾到了必须解决的时候,“十二五”的主线就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十二五”开局之年,调结构转方式已取得一定进展,内需、外需更加平衡。但节能减排形势依然严峻,反映出产业结构调整有待深化;消费实际增速下滑,反映出制约消费的公共服务不足等体制性因素有待破除;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企业遇到困难,反映出当前金融体系的深层次矛盾需要化解,行业垄断需要打破。
近来以结构调整为侧重点的财政政策频频发力,释放出政府力促结构调整的强烈信号。同时,房地产调控坚定不移,将引导资金回流实体经济。
多数专家认为,按目前的态势看,未来中国经济增速将继续有所回落,但仍在可以承受的范围内。宏观政策要在提高前瞻性、防止经济下滑失速的前提下,以稳健为主,注重深化改革促进结构调整。
“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是个痛苦的过程,只有深化改革才能平稳过渡。如果遇到痛苦就放弃结构调整和转型努力,反而丧失良机,不利于中国经济长远发展。”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吴晓灵的话发人深省。
网友评论 已有 0 条评论,查看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