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贸易资讯会员报道 > 晓燕文化办公:人们对于花炮的文化心理

晓燕文化办公:人们对于花炮的文化心理

发布时间: 2012-07-21   作者:晓燕文化办公   来源: 互联网  
摘要: 花炮文化有广泛而坚实的群众基础,得到绝大多数人民的认同。任何人都有这样一种体验:每当迎春祈福之时,点上一挂长长的红鞭炮或放几个喜庆烟花,噼里啪啦的轰鸣和喷发而出的奇葩交相辉映,心情是多么的欢欣和愉悦

焰火姑娘

唐未宋初,浏阳这个地方山拥绿涛,石抱清流,飞瀑悬泉,树木蓊郁,风光十分秀丽。但关山重重,不为外人所知。

    有一个名叫刘焰火的姑娘,为了让世人知道浏阳的美丽,每天去 爬山祈求呼喊,今天这座山,明天那座山,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附近的山头都让她爬遍了。每个山尖的上空,都回荡着她虔诚的渴盼之声:祈求上苍,让天下都知道浏阳的美丽。

    终于,有一天,一位仙众人翩然而来,对她说:既然你万死不辞要让天下人知道浏阳的美丽,那我就成全你,将你的血肉之躯融汇浏阳的钟灵毓秀,化作百媚千妖的焰火,飘飞于太空让万众瞩目。不过你是个女的,以阴阳八卦之算,只能在夜晚出现。

    说完那仙人拂尘一弹,刘焰火姑娘和那位仙人便都不见了。

    从此,每当逢年过节,或者什么黄道吉日,那深蕴着刘焰火心灵的浏阳烟花,都会在神州的上空奇妙地出现。

中华民族和世界各国都有许许多多古老的文化现象。可是,在世界数千年历史的长河中,许多古老的文化已经灰飞烟灭、不复存在,要认识这些文化现象只能从考古中去探索或从故纸堆中去寻找。但是,花炮文化却久经沧桑而不衰,虽然一千多年过去了,但仍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它早已植根在华夏各民族的心里,并进而影响到整个世界。无论时空如何变迁,也无论承受多大的风雨,它总是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以其无穷的魅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

  为什么人们会如此钟爱花炮,为什么花炮文化会有如此旺盛的生命力,这与大家对花炮的文化心理有关。

  其一,燃放花炮是悠久的民俗。鞭炮和烟花都起源于爆竹,而爆竹是远古时代先民们在田野烧裂竹筒发出巨响用以驱赶糟踏庄稼的野兽,其初衷是为生产服务的。因为当时人们的认识水平有限,逐渐演变为惊吓“妖魔鬼怪”,以祈福求祥,过上平安康宁的生活,便广泛地运用于各种宗教活动中。再后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又演变为在节日里的喜庆活动。从王安石诗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所描写的除旧迎新,到柳亚子诗句“火树银花不夜天,弟兄姐妹舞翩跹”所描写的喜庆欢乐,就是明证。千百年来,在各种节庆中燃放烟花鞭炮,相衍成习并流传至今,范围极其广泛,积淀为各民族一种深厚的情结。这决非迷信、愚昧、落后的产物,而是一种积极向上、乐观进取的心理,是中华文明的一个组成部分。

  其二、燃放花炮是情感的宣泄。我国长期处于农业社会,而农业生产的环境(如村庄、田野)和生产对象(如庄稼、牲口)是寂静的、静止的、封闭的。农民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以自给自足、解决温饱为生活目标,加之过去交通闭塞,很少与外界交往,过着“世外桃源”般的生活。人们长期在这种环境下生活虽然能够知足常乐,但久而久之也会就一种压抑感,甚至导致心理失衡,就得宣泄自己的情绪。因此,中国人就靠一些节日来热闹一番,平时有喜庆之事也要热闹一番,放烟花鞭炮便是热闹的手段之一,既是自己喜悦心情的宣泄,又是向左邻右舍传达信息,让他人来共享欢乐。如果广大城乡连过春节都不放些烟花鞭炮,冷冷清清,那就没有一丝节日的气氛。尤其是住在穷乡僻壤的农户和孤寡老人,更需要点几挂鞭子助助兴。唐代高僧释普济在《偈颂》一诗中就表达了这种意思:“鸣爆竹,送残年,东村王老夜烧钱。南山短拙无施设,借婆裙子拜婆年。”

  其三、燃放花炮是友谊的纽带。现代城市虽然繁华热闹,但是人们下班后回到家里仍然过着封闭的生活,躲在防盗门后面看电视、打麻将,干自家的事。虽然几十户甚至上百户同住一栋大楼或一个院落,却“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即使有人喊抓小偷,也没有几个人肯出来帮忙,谁家出了什么事也没有人关心。这时,只有听到鞭炮声,才知道有人办喜事。在逢年过节大家出来一齐放烟花鞭炮时,人们才有共同的心情、共同的喜悦,互相恭贺,表达美好的祝愿。城里人对烟花鞭炮的喜爱,并不亚于乡下人,有时还更加强烈。清代诗人顾太清在《乙未元旦》中所写“声声爆竹散林鸦,烟火春城千万家”之句,就展示了当时城里人过春节时大放烟花鞭炮的盛况。现在的城里人,生活节奏更加紧张,在一年到头的辛苦劳碌之后,每每要热闹一番、宣泄一番、放松一下,这是可以理解的,也是十分正常的。从心理学的而言,这有利于人们的身心健康。因为经过此番热闹之后,人们心中的寂寞、惆怅被冲淡,而邻里之间的友谊被加深。

  为什么有人冲破“禁放”的规定、冒着被处罚的危险也要放一通鞭炮,其原因就在这里。为了满足广大市民的这种要求,现在绝大多数城市改“禁放”为“限放”,让市民在规定的时间、规定的区域燃放烟花鞭炮,或者干脆由政府出面,组成一场焰火晚会,让市民们一饱眼福、尽兴欢乐。作为一个国家的政府,能够理解老百姓这种平凡的快乐,是对民众的一种体贴和关心,对人性的一种尊重和理解。

  其四、燃放花炮是思亲的表达。随着华人走遍世界,烟花鞭炮也传遍世界各国。在海内赤子的心目中,烟花鞭炮是中华民族传统文明的象征之一。古人云:“每逢佳节倍思亲”,一串鞭炮声会引起海外华人浓浓的故乡情。回到故里,亲人们放一挂鞭炮迎接,他们会激动得热泪盈眶。海外华人是不赞成禁放烟花鞭炮的。至今在欧洲(如德国、英国、荷兰等)、在美洲(如美国等)、在澳大利亚等许多国家都允许放烟花鞭炮。特别是狂欢节、圣诞节、各国国庆放的范围更广、数量更多。华人在海外过春节,其习俗与祖国相同,旅居美国的华人就要在唐人街大放一场。每一个中国人,无论走到哪里,也无论是贫是富,一旦离开家乡,日子一久,就总是想着归来。鞭炮的炸响,烟花的盛开,更勾起他们的思乡之心、恋土之情。

  总之,花炮文化有广泛而坚实的群众基础,得到绝大多数人民的认同。任何人都有这样一种体验:每当迎春祈福之时,点上一挂长长的红鞭炮或放几个喜庆烟花,噼里啪啦的轰鸣和喷发而出的奇葩交相辉映,心情是多么的欢欣和愉悦!每当领着孩子,在夜色中看那一朵朵瑰丽的花朵凌空开放,身旁那双稚嫩的小手拍红了时,自己又仿佛回到了天真的童年;每当陪伴情侣漫步于河滨的碎石小路,或倚偎于绿荫丛中的光滑石凳,眺望着空中那黄得耀目、红得烂漫、紫得灿然的空中之花时,又是何等的惬意与开心!无论男女老少,无论哪一个国家,也无论哪一个民族,人们对花炮及其文化都有一种挥之不去的情结。 

靖江市晓燕现代供应链有限公司
Tags: 本文暂无Tags!

网友评论 已有 0 条评论,查看更多评论»

评论内容: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关于马洲贸易网 | 电子商务 | 技术支持 | 服务报价 | 联系我们
© 2011 21deal.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主办单位: 靖江市企业家协会   靖江市中小企业服务中心
靖江市企业家协会 苏ICP备13025694号

苏公网安备 32128202000322号

马洲贸易网 上海网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