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燕文化办公:夏季运动养心为主
动静结合 养护心脏
我国中医理论有“夏养心”之说。心血管功能对气温的变化最为敏感,气温的骤然升高会诱发心绞痛,甚至心肌梗死。心血管疾病患者在炎热的夏季应注意保护心脏,尽量避免因夏季闷热的天气而诱发的过度紧张、激动、焦虑、抑郁等情绪波动。
夏练的目的是以健脾养心、益气生津为主,锻炼的方式则是以静为主,以动为辅,动静结合,使人体适应夏季气候变化,增强体质,提高抗暑的能力。暑热逼人多流汗,易伤心血;暑热和暑湿损伤脾胃,使脾胃功能减弱,会导致食欲不佳,体倦乏力。因此,夏练应采取不劳形神,不伤津液的方式进行锻炼。
晨晚运动 轻松适量
夏季进行运动要讲究科学,做到适时、适量和适地。
适时。为了避免强烈阳光对皮肤和身体的损伤,运动时间最好安排在清晨或傍晚天气凉爽时,尽量避免上午10点后至下午4点前的户外运动。
适量。人体在夏季消耗增大,睡眠和食欲下降,体能储备相对较弱,因此提倡轻松运动,时间控制在20至30分钟左右,强度适当减小,可选择游泳、散步、慢跑、拳操、非对抗性球类运动等。
适地。尽量到户外运动,选择公园、湖边、庭院等阴凉通风的地方。即使在室内运动,也要适当打开门窗,保持空气流通。
运动出汗 有助耐热
每个人皮肤上的小汗腺密密麻麻,肩负着机体散热的重任。当外界气温上升到30℃时,汗腺这一“天然空调器”开始启动,分泌汗液,以保持体温的恒定。研究表明,人体对热的耐受能力的强弱与体内细胞中热应激蛋白的多少有关。经常坚持运动的人,体内热应激蛋白合成显著增多,对热的耐受力增强,可抵挡高温热浪的侵袭。而享受空调的人,远离热环境,体内热应激蛋白合成减少,对高温的耐受力也随之下降,一旦离开空调,来到热浪滚滚的外界环境,便难以适应。
及时补水 水盐平衡
夏季运动补水的原则,在于保持水、盐平衡和少量多次。一是补水时最好不要只补充纯净水,而应补充富含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的天然饮用水。饮纯净水会造成血液稀释、排汗量剧增,进一步加重脱水。二是运动前、中、后都要补水。运动前2小时补200至400毫升;运动前即刻补100至150毫升;运动中每10至20分钟补100至200毫升;运动后按运动中体重的丢失量补水,体重每下降1公斤补水1000毫升。
此外,还要提醒有晨练习惯的老年人,晨练前饮用一两杯水,对身体大有裨益。晨起饮水能使机体得到充足的水分,血液循环恢复正常,微循环畅通,大大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
运动之后 营养跟上
夏天运动,不但机体排汗量骤增,损失了大量的水份,而且还会丧失各种维生素、微量元素及蛋白质。对于运动量较大的人来说,维持均衡的营养十分重要。日常饮食中,不仅应多吃些绿叶果蔬,还应多吃乳制品、禽蛋、动物内脏等富含蛋白质、维生素A、B6以及多种微量元素的食物。
心血管病患者夏季运动应注意:
1、当血压降至正常水平、心功能正常时可适当运动。
2、运动时要重视自己的身体感受,应以不出现心慌、气喘、头昏症状为宜。
3、天气太热,以致不做任何事都出汗时,最好不要运动。
4、应按时服药,运动时身边最好备有常用药。
网友评论 已有 0 条评论,查看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