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贸易资讯金融保险 > 任泽平最新观点:新基建是一个兼顾短期长期 化危为机挑大梁的政策

任泽平最新观点:新基建是一个兼顾短期长期 化危为机挑大梁的政策

发布时间: 2020-04-20   作者:   来源: 东方财富  
摘要: 任泽平最新观点:新基建是一个兼顾短期长期 化危为机挑大梁的政策

原标题:任泽平最新观点:新基建是一个兼顾短期长期 化危为机挑大梁的政策

  △ 我们现在面临的情况类似于2003年“非典”和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叠加。

  经济深度的衰退这个是确定的。

  我们最近倡导的新基建,我认为是一个很好兼顾短期、长期化危为机一个挑大梁的政策。

  实际上要启动新的一轮基建关键要有“五新”,新领域、新地区、新主体、新方式、新内涵。

  新基建投资潜力是很大,它的乘数效应更大。

  4月10日晚间,央视财经连线恒大集团首席经济学家、研究院院长任泽平,对当前备受争议的新基建能否担起中国经济发展大任的话题进行了探讨。

  任泽平认为,当前形势类似与2003年非典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叠加。疫情作为本轮危机的导火索,难以确定其未来情况,但可以确定的是金融的脆弱性和经济停摆所带来深度衰退叠加,中国经济在二季度的反弹很有可能会落空。此时,新基建是一个很好的兼顾短期、长期化危为机挑大梁的政策。

  在他看来“消费刺激和自己投资都会增加当期的债务。债务并不是问题的关键,问题的关键是你今天举借的债务能不能带来未来的收入。”中国新一轮基础设施建设,短期能够稳增长、稳就业、惠民生,长期是增加有效供给。

  他认为,支撑中国经济未来社会繁荣发展的新基建不仅包括5G、人工智能、数据中心、轨道交通等以科技为核心的这些补短板的基础设施,还包括教育、医疗、社保,符合人民美好生活向往的这些地方的基础设施。

  以下是精彩摘要:

  当前的形势:

  类似于03年非典和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叠加

  大家可以看到我们现在面临这些问题,有很多可能是新的现象,怎么理解当前的形势呢?我给大家打一个比方,当然比方不一定完全的准确,但是有助于大家来理解当前的形势。我们现在面临的这个情况,类似于03年非典和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叠加。

  二季度我们复产复工会加快,但目前复工不等于复产,现在很多公布的统计数据,如复工率达到了80%,但是我们复产有的行业不到30%,要恢复到正增长,目前来看还相当的困难。对消费的聚集也心有余悸。同时,海外疫情严重,包括出输入性影响,在全球化的今天,大家我们很难独善其身,因为中国是深入融入到了全球,它会通过比如欧美的经济的衰退,通过贸易、产业链、通过出口的订单产生影响。比如说我们的出口订单,现在东南沿海都在大幅下滑。它还会通过资本的流动,通过金融市场“交叉感染”,而且这些影响已经开始显现了。

  总的来说,有几点可以确定:第一,金融的脆弱性和经济的停摆,或者经济的停摆所带来的经济的深度的衰退叠加。第二个是什么呢?经济的深度的衰退,这个是确定的。一季度大家觉得国内(疫情)结束了,但是可能超出了大部分人的预期,海外爆发了,这就导致中国经济在二季度的反弹很有可能会落空。

  我觉得面对危机的时候,第一要做好准备,要有底线思维,就是现在中央讲要有底线思维。第二个就是看你怎么去应对。那么我们最近倡导的新基建,我认为是很好的一个兼顾短期、长期化危为机的一个挑大梁的这么一个政策。

  新基建为什么能挑大梁?

  其实我们现在面临的挑战很多,主要有四方面,一个是控制疫情,二是恢复生产或者叫复产复工,三是企业和居民的受困,第四是扩大内需。我们面临这4个挑战,宏观经济学有一个这个规则叫丁伯根法则,当你面临的是一篮子挑战的时候,你的政策应该是一篮子的,要用一揽子的政策来解决这些问题。所以包括降息、降准、减税、专项贷款,包括基建,都包括在这里面。

  但是这一篮子政策里面,要有一个挑大梁的。为什么说新基建要挑大梁?因为你看这些政策,比如说降息、降准,给企业的专项贷款,是给企业续命,让他活下去;再比如发消费券,包括政府的一些补贴,包括一些减税措施是干什么呢?是让居民部门能够度过以前的难关。你会发现财政的减税政策,还有包括货币政策,降息、降准,我认为它都是短期的,而且这些政策还不能用力过大,力度过大的话,一定会带来负面的效果。

  那么,什么样的政策既能够兼顾短期,又能够兼顾长期?

  那么现在来看,是新的一轮基础设施建设,就是我们说的新基建,为什么呢?那么因为新基建它短期可以扩大需求,我们通过项目带动就业,带动就业以后,工人工资就有了着落,这样的话他就可以再带动消费。这就是我们说的短期稳增长、稳就业、惠民生,它短期能起到效果,当期是扩大需求,长期是增加有效供给。

  相比单独拉动消费

  可能拉动投资是更好的一种方法

  中国和美国应对危机的政策组合是不一样的。美国主要是靠零利率、QE、直升机撒钱。而中国货币政策相对温和。发消费券,或者说直升机撒钱的方式,远远不如投资基建。为什么呢?因为这里面很多人有误解,说你投资基建会增加了债务,但事实上,发消费券,刺激消费就不增加债务吗?是一样的。

  债务并不是问题的关键,问题的关键是什么呢?你今天举借的债务能不能带来未来的收入。你会发现刺激消费什么之类的,它短期还可以,但是真正能够带来未来收入的,是一个好的债务的好的投资方向。那就是什么?基础设施投资。我认为投资是可以的,消费没有投资效果要好。

  另外这里有个争议比较大的点,大家顾虑说基建在过去来说就是一剂猛药,是药三分毒,过去很长时间是出现过像铁公鸡建设这一个建设中出现的这种投资效率低下,导致产能过剩,杠杆率过高的这些问题,新基建怎么避免重走老路?

  像储无上限的QE 政策,肯定是大水漫灌了。但中国到现在为止还是相当克制的,温和的货币政策。同样就是基建,不是很多人说的一说搞基建,就4万亿出来。其实我们积极的财政政策力度的把握上是有不同的尺度的。如与08年相对比,我们连续4年每年搞1000亿的专项国债项目,来推动基建的建设。这种温和的刺激现在来看,效果也还是不错的,而且它带来的代价可能比那种强刺激要好很多。

  新基建关键要有“五新”

  支撑中国经济未来社会繁荣发展的新基建包括什么呢?比如说5G、人工智能、数据中心等等,轨道交通,包括以科技为核心的这些补短板的基础设施,还包括什么?教育、医疗、社保,符合人民美好生活向往的这些地方的基础设施。

  其实这里要讲一个问题,就是把新基建和老基建不要去对立,其实我们讲的比如说人口流入的城市群,这些所谓的老基建轨道交通、城市的地上地下的管网投资的潜力还非常大的,它的短板还是非常明显。只要你的投资能够服务于产业,服务于,最大化它的经济社会效益,能够带来未来的这种回报,我觉得都符合我们刚才讲的新基建的一个广义的内涵。

  那么我现在把新基建归纳一下,实际上要启动新的一轮基建关键要有“五新”,关键做好这“五新”,我们就可以最大化它的经济社会效益,防止重走老路,而且也能带来未来中国经济增长潜力的释放,也能够改善民生福利。哪五新?新领域、新地区、新主体、新方式、最后是新内涵。

  新基建不是概念

  乘数效应更大

  新基建是什么呢?是新技术、新经济、新产业,中国经济要增速换挡,要新旧动能转换,要高质量发展,不就是要发展这些东西吗?如果说我们认为新基建、新技术、新产业、新经济,都挑不起大梁,你的潜台词就是中国经济转型没戏了。中国经济要转型发展,要创新发展,要高质量发展,让新基建去挑大梁,你就反过来说,你不让新基建挑大梁,你让老基建去挑大梁,那不就是重走老路了吗?

  大家担心说新基建现在占比小,没关系的。新基建它占比小,但是它增长很快,传统行业和传统的基建,它现在占比很大,但它增长已经放缓了,开始负增长。反过来你对比发现这些新经济,它虽然目前占比可能只有百分之十几百分之二十几,但是它增长速度非常快。比如我就给你举一个例子,我们2019年中国经济增速大约是6.1,我们大部分传统行业只有个位数增长。但是,我们最近这几年中国的互联网经济以每年百分之二三十的速度在增长,所以说究竟谁要承担起中国经济未来繁荣发展高质量发展的重任呢?一定是他们。

  基础设施投资,尤其是新型技术的投资,你不能光看它的投资体量有多大,它的乘数效应是很大的。比如说我给你举两个例子,一个是5G,一个是充电桩。5G是什么概念?我们未来几年加起来投资大约1万亿左右。但是我要跟你讲的另一个数据,就是业内的专家做的测算,它所支撑的上下游的经济的价值产值是多少?是十几万亿。比如说未来大家讲的所谓无人驾驶、人工智能、大数据中心、新零售、新金融等等,它实际上都跟未来5G的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是密切相关的。包括我们的数字的数据的产业化,没有这些基础设施的支撑,这些东西都很难落地的。

  再比如说充电桩,因为现在大家看到传统的燃油车现在逐年增速在放缓,甚至负增长,但是新能源汽车这几年爆发式的增长,以每年50%-100%的速度在增长。那么大家都知道新能源汽车是未来像、都增长得非常快,现在欧美都设置了燃油车的技术表,大家都看到了重大的机遇,所以中国在最近这几年通过各种政策,希望在新能源汽车的时代,中国能够实现弯道超车,实现我们百年的汽车梦想,汽车强国的梦想。但是你知道吗?新能源汽车现在有一个很重要的瓶颈是什么?是充电桩。我们大致现在叫车桩比是3:1,就三辆车才有一个桩,这是很大的麻烦。所以说你会发现我们投充电桩,我看他们的测算说中国算足了充电桩也就投3000亿,也就是投资体量,但是你不要忘了,充电桩所支撑的新能源汽车,这个市场是万亿级的,所以我觉得你要看他支撑的行业的市场空间有多大。

  政府要提高赤字率

  相比通胀更担心通缩

  那么新基建钱从哪里来?第一要提高赤字率。这个时候切记政府的财政不能保自己的平衡,我们政府还要保自己的收支平衡,企业和居民的压力就会非常大,这时候政府就要扩大赤字,这就叫公共财政。财政不是会计和出纳,它是什么?它是熨平经济周期波动。它这时候就要发挥财政来反哺企业和居民的这样一个公共的功能。第二是3月27号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的专项债。专用债是不列入赤字的,还有特别国债也不列入赤字的。这些东西都可以用来减税,扩大消费,扩大投资。

  我们建议这次中国在新的一轮基础设施建设扩大内需方面,可以注重一些科学的规划,注重它的步骤、力度、节奏,这样的话就能更多地发挥它的长处,避免它的短板。这样就把好事做好。你既然要搞这样一个大规模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你就要有很多配套的这样一些资金,这样一些信贷的投入,接下来会不会引发通胀的现象出现,相关的产业拉动,或者说投资的大刺激,会不会带动货币将来会出现一个超发的情况呢?

  这个问题其实还是涉及到一个对政策的度的把握。如果说是一个温和的政策,它的代价包括通胀的代价,产能过剩的代价就小一点,而且因为你不是一猛子扎进去,这样你纠错的能力也会比较强。我觉得这是第一点。第二点现在我们真正应该担心的其实不是通胀,实际上是什么?是通缩。什么叫通胀?一般来说通胀就是货币超发,再加上经济过度繁荣,对吧?这个工具供不应求,而且就业很充分,一般这时候会爆发比较严重的通胀。

  什么叫通缩?比如说企业经营压力很大,经济下行压力很大,失业压力很大,大宗商品价格都在跌,这个叫通缩,而且货币没有超发,这就是通缩。但是现在我们来讲,中国现在真正应该担心的是什么?是通胀还是通缩?现在经济这么差,肯定是应该担心通缩压力。你比如说我就举一个例子,最近原油价格跌到了20多美元一桶。我们现在看到我们的PPI,去年是持续负增长,现在又回到负增长,那么未来企业的盈利就会有很大的压力。

(文章来源:证券市场红周刊)

(责任编辑:DF078)

Tags: 本文暂无Tags!

网友评论 已有 0 条评论,查看更多评论»

评论内容: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关于马洲贸易网 | 电子商务 | 技术支持 | 服务报价 | 联系我们
© 2011 21deal.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主办单位: 靖江市企业家协会   靖江市中小企业服务中心
靖江市企业家协会 苏ICP备13025694号

苏公网安备 32128202000322号

马洲贸易网 上海网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