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贸易资讯金融保险 > 央行2019年Q1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深度点评:流动性从“双宽”到“双稳”

央行2019年Q1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深度点评:流动性从“双宽”到“双稳”

发布时间: 2019-05-19   作者:   来源: 东方财富  
摘要: 央行2019年Q1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深度点评:流动性从“双宽”到“双稳”

  今年以来市场对央行的态度和流动性的判断存在情绪化、极端化的倾向。4月初市场普遍预期央行降准降息、宽松加码,当时我们与市场观点截然相反,我们提出“宽松加码迫切性降低”;

  4月中旬开始,市场对央行的态度发生180度转向,开始炒作央行“紧货币”,用各种奇奇怪怪的所谓证据来论述央行真的紧货币了,有些似乎有道理,比如DR001的回升,有些则毫无道理,例如将MLF减量续作+TMLF超量续作分别解读为两次紧货币信号。

  4月数据及经济金融数据陆续出台之后,由于经济表现不及预期,货币宽松加码预期再度抬头。

  5月17日,央行发布了2019年第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2月份发布的2018年四季度央行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提出“促进货币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2019年一季度报告则是“保持货币信贷合理增长”我们认为,货币政策对狭义流动性(货币市场流动性)和广义流动性(广义信贷、控制社融增速)的取向由“宽货币+宽信用”的双宽向“稳货币+稳信用”的双稳转变。

  一、狭义流动性“不紧”

  1、“流动性合理充裕+水平合理稳定”基调未变

  继四季度报告之后,央行再次提出“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和市场水平合理稳定”,这是央行不会大幅收紧货币政策的明确表态,狭义流动性(货币市场流动性)不会出现方向性改变。

  2、货币政策不应当是电风扇式的快速转动

  在4月25日的吹风会上,央行官员表示,央行开展“逆”或者MLF操作并不意味着货币政策要转向宽松了,央行不做逆回购操作,也不意味着货币政策要收紧了。如果说政策一年变来变去好几次,一会儿紧,一会儿松,谁也受不了。

  货币政策不应当是电风扇式的快速转动,应当保持应有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流动性合理充裕定调并未发生变化。

  3、保持货币市场利率相对稳定是“两轨合一轨”的客观要求

  2018年以来,央行一直将深化利率市场改革,稳妥推进利率“两轨合一轨”作为重要任务。从利率并轨的角度看,要实现存贷款基准利率向市场化无风险利率并轨,需要保持无风险利率的基本稳定。因为信贷市场利率向货币市场利率并轨首先需要一个比较稳定的锚(比如DR007),如果货币市场利率大起大落,那就没有可供并轨的“参照系”。

  4、货币政策需要继续服务于降成本目标

  在解决融资贵问题方面,央行2018年主要是降低无风险利率,2019年着眼于降低风险溢价和“两轨合一轨”。

  3月15日上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会见中外记者时指出,今年要让小微企业融资成本在去年的基础上再降低1个百分点。

  根据央行报告数据,一季度贷款加权利率较上年12月略升,经季节调整后较12月略有下降;企业贷款利率比上年高点下降0.27个百分点。

  因此,货币政策需要继续服务于降低实体经济,尤其是民营和小微企业融资成本的目标。如果货币市场流动性大幅紧缩、货币市场利率飙升,进而导致国债收益率(无风险利率)上升,意味着央行降低风险溢价的努力将被抵消。因此,从维持市场化无风险利率稳定的角度,货币市场流动性不能大幅紧缩。

  同时,如果货币市场利率大幅抬升,两轨合一轨只会导致信贷利率上升、实体经济融资成本过高,与降成本的目标背道而驰。

  5、宏观审慎政策框架下,通过提高货币市场利率来防风险的必要性下降

  市场认为央行紧货币的另一个原因是全面加杠杆和泡沫重新抬头,央行可能像2013年和2016年那样出于防风险的目的收紧货币政策。但当前整体监管框架已与2013年和2016年不同。

  2013年市场出现非标业务乱象,由于2011年至2012年的货币宽松,大量非标融资流向城投和,推高了无风险利率,积累了债务风险,挤占了实体经济融资需求。当时处于分业监管时代,监管父爱主义浓重,央行被迫在2013年上半年通过紧货币倒逼金融机构压缩非标业务。

  2016年宏观审慎监管框架尚未确立,股市泡沫破灭之后央行加码宽松,导致同业乱象、资金空转、杠杆高企等一列隐患,流动性风险、期限错配风险、监管套利、刚性兑付等问题突出,加之国内外经济都确立了复苏态势,央行通过紧货币来配合严监管、金融去杠杆的推进。

  反观2019年,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已完善,MPA考核、大资管新规并未显著放松,在防风险方面发挥主要作用,金融市场风险可控。

  5月18日,银保监会发布《关于开展“巩固治乱象成果促进合规建设”工作的通知》(银保监发〔2019〕23号文),宣布开展“巩固治乱象成果促进合规建设”工作,要求巩固过去2年的整治乱象成果,多数内容要求和2017年的“三三四十”及2018年4号文相同,充分展示银保监会的严监管和高压态势2019年仍然持续。防范金融风险主要依靠稳信用和严监管的组合,而不是主要依靠紧货币。

  同时,从最新公布的4月经济数据来看,社融存量和M2增速稳中有降,宏观经济杠杆率回落。同时,从近期金融市场表现来看,股市泡沫再次被挤出,而房市调控主要依赖“房住不炒”、建立长效机制,货币政策防风险的紧迫性有所下降。

  6、经济长期处于L型是大概率事件,货币政策V型反转与经济并不匹配

  4月份经济和金融数据较3月份出现回落,部分数据低于市场预期。2019年一季度的天量社融难以持续,调控加码箭在弦上,棚改减弱已成趋势,基建投资仍受到政府融资约束,海外经济何时见底难以预料,这种情况下,我们认为经济不具备强复苏的条件,应当避免情绪化看待经济,中国经济不是V型反转,货币政策V型反转与经济并不匹配。

  7、保持负债端成本基本稳定

  一季度报告两次提出“保持负债端成本基本稳定”,这可以保护净息差空间,同时为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创造有利条件。其中负债端成本主要是指存款利率,但在两轨合一轨的背景下,若货币市场利率大幅上升,则显然与负债端成本基本稳定的要求背道而驰。

  二、狭义流动性“不松”

  1、货币政策宽松加码与结构性去杠杆的要求不匹配

  一季度报告重提结构性去杠杆,并用了大量的篇幅强调“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的要求,货币政策加码宽松与结构性去杠杆不匹配。在此背景下,央行重提把好货币供给总闸门,不搞“大水漫灌”。

  2、保持汇率基本稳定,货币政策不会大幅放松

  从四季度报告到央行一季度例会,再到一季度报告,都体现出央行对人民币汇率的关注。一季度报告提出,协调好本外币政策,处理好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之间的平衡,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因此,人民币不存在大幅贬值的基础,货币政策不会大幅放松。

  3、价格不确定性有所增加

  在提到物价时,央行称,未来一段时间物价水平受到供求两端影响,存在一些不确定性,对未来变化需持续监测,尤其关注了猪肉价格、原油和钢材等大宗商品价格、增值税减税等因素的影响。出于对物价,尤其是上行的担心,央行货币政策或难以大幅宽松。

  不过我们在《CPI符合预期,高点已现》一文中已经指出,近几个月CPI上涨受到猪、油、蔬菜价格上涨的一致推动。但蔬菜生产周期较短,未来将会补跌;原格近期出现震荡,在全球经济趋势下行、需求端乏力的背景下,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涨缺乏基础。PPI阶段高点已现。央行比较关注CPI和PPI加权平均的结果,而加权平均的概念也比较接近于平减指数。从GDP平减指数看,今年一季度继续回落至0.91%。2019年将保持高CPI、低PPI、中GDP平减指数的特点;央行因为高CPI而紧缩,或者因为低PPI而收紧的可能性都几乎不存在。

  4、预留政策空间

  2019年以来经济呈现出温和复苏的特征。在经济表现平稳的情况下,货币政策需要预留一部分空间,以应对各种可能出现的极端情况,不会将宽松运用到极致。

  三、广义流动性“不紧”

  1、货币政策“稳增长”任务仍重

  一季度报告认为2019年以来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好于预期,扭转了2018年四季度报告“稳中有变、变中有忧”的判断,但同时也认为经济仍存在下行压力,外部经济环境总体趋紧。

  我们从2018年底以来,一直强调要避免两种对经济的误判:第一种误判是认为经济断崖下行,应采取强刺激手段;第二种误判是认为中国经济将很快复苏,出现V型反弹。我们一直认为,中国经济在2019年会出现周期性回升,但是这是一轮温和复苏,经济大幅回升的基础并不具备。

  与以往不同,过去经济回升一定有大幅加杠杆的主体,例如09年的全面加杠杆、12年地方政府加杠杆、16年的居民地产加杠杆,而这一轮符合政策的加杠杆主体是小微,但小微与以往历次加杠杆主体有较大不同,传导效率较低,且对经济是慢变量。

  因此,2019年货币政策稳增长的任务仍重,社融需要保持合理增长。2019年4月M2同比增速为8.5%,社融存量增速为10.4%。如果信贷和社融增速(广义流动性)跌回去年的水平(10%以下),实体经济的正常融资需求将受到影响,可能会影响经济复苏的势头。

  2、信贷供给过度紧缩与降成本要求相违背

  从信贷供给和需求的角度来看,过度的信用收缩会加剧融资难和融资贵的问题,造成实体经济融资成本抬升,这与降成本的要求相违背。

  3、广义流动性过度收紧可能引发处置风险的风险

  央行在一季度报告中指出,若货币政策失之于紧,虽然可以比较有力地控制新增债务,但也能导致存量债务兑付压力过大,造成信贷、债券市场等偿付紧张。这可能会导致违约率上升,增加金融系统性风险。

  四、广义流动性“不松”

  1、结构性去杠杆是打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的基本思路

  随着名义GDP增速的正常回落、社融增速的必然回升,从数学推导可以发现,2019年全社会杠杆率上升是必然的(与2018年相比,GDP名义增速回落,社融增速上升),但是杠杆率快速上升一定违背结构性去杠杆的基调,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讲,适度压缩广义信贷、控制社融增速在合理水平,避免无序加杠杆卷土重来,是2019年央行的重要任务。

  在外围局势变化下,央行依然保持定力,强调结构性去杠杆、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央行引用2018年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的精神,指出要以结构性去杠杆为基本思路,分部门、债务类型提出不同要求,地方政府和企业特别是国有尽快把杠杆降下来,努力实现宏观杠率稳定和逐步下降。这意味着信用扩张在总量上已经没有太大空间。

  2、注重保持货币信贷合理增长、优化信贷结构和防范金融风险之间的平衡

  央行除了强调保持信贷合理增长,还提出优化信贷结构。从2019年前4月的经济数据看,国有控股企业投资增速较高,民间投资增速较低,基建投资增速稳定,投资资金来源改善,这种信贷结构并不完全符合监管层的意图。未来央行可能会更多地利用定向工具(比如定向降准、MLF、TMLF等)促进信贷资源向民营和小微企业倾向,TMLF操作可能会常态化。

  3、过度宽信用可能导致新增债务无序扩张

  央行在专栏中分析了中国经济的潜在增速,认为我国潜在经济增速近十年来有所下行,当前经济实际增速与潜在增速相近,产出缺口接近为零,实体经济供需基本平衡,失业率、通胀水平总体保持稳定。因此,中国经济当前的问题并不是总需求不足,解决之道也不是扩大总需求,而是要从供给侧着眼,进行供给侧改革。

  央行报告还指出,若货币政策失之于松,虽然存量债务短期内可以获得更大的转圜余地,但也可能导致新增债务无序扩张,催生经济体系资金空转、脱实向虚。

  五、金融市场基准利率体系初现端倪

  “两轨合一轨”至少需要满足以下几个条件:选择关键货币政策利率,并培育市场基准利率;通过利率走廊等形式保持市场基准利率的相对稳定,成为各市场主体定价的参考依据;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通过政策利率调控市场基准利率,实现货币市场、债券市场、信贷市场利率的联动,实现短端利率和长端利率的联动。

  央行2018年四季度报告提到“货币市场基准性的DR007中枢从年初的2.9%左右下降至2.6%左右”,2019年一季度报告又提到“第一季度,公开市场7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稳定在2.55%,保持货币市场基准性利率平稳运行”。由此可知,央行现阶段看中的关键政策利率是公开市场7天逆回购利率,货币市场基准利率是DR007

  央行提出保持市场利率水平合理稳定,市场利率波动的中枢可能就是2.55%左右。从2019年以来DR007的月均值来看,也是围绕着这一中枢波动。

  3月10日,央行行长易纲在两会记者会上表示:通常我们把10年期国债利率作为基准利率。

  在一季度报告的《专栏3 稳妥推进利率“两轨合一轨”》中,央行提出以海间同业拆放利率()、贷款基础利率(LPR)、国债收益率曲线等为代表的金融市场基准利率体系已本形成。同时表示,从国际经验看,美国、日本、印度等经济体都曾建立起类似贷款基础利率(LPR)的报价机制,作为金融构贷款利率定价的参考,在推动贷款利率市场化改革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我国的LPR自正式运行以来,市场认可度和公信力逐步增强,已成为金融机构贷款利率定价的重要参考。

  因此,我国金融市场基准利率体系主要构成包括:公开市场7天逆回购OMO利率(政策利率)、DR007(货币市场)、十年期国债收益率(债券市场)、LPR(信贷市场)。

  从此次央行货币政策报告来看,“流动性合理充裕+市场利率水平合理稳定”,且央行OMO利率大概率不变,这意味着货币市场利率的中枢仍将维持在2.55%左右。

  六、央行更加注重预期引导

  一季度报告提出,加强预期引导,稳定市场预期,防范金融市场异常波动风险。

  从以往政策层的话语体系看,金融市场异常波动风险主要是股市。今年4月以来,股票市场波动性加大,5月6日央行盘中定向降准,反映了稳定市场预期的意图。

  此外,今年以来,央行明显增强了政策的透明度,通过数据解读、公开发文、吹风会、发布会等方式与市场沟通,以正确引导市场预期。

  七、央行再次为票据融资“正名”

  在一季度的社会融资当中,票据融资增量明显,由此引发了外界乃至国务院关于票据套利的担忧。但从一季度报告来看,央行依然强调票据融资在小微企业融资中的重要作用。

  央行指出,目前中小微企业在票据融资中占比超过六成,票据融资主要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一季度票据融资增长较快,利率保持低位,有助于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我们分析,由于降低小微融资成本是今年央行的重点任务,按照央行的表述,票据融资是小微融资的重要渠道,如果否认、抑制票据融资则降低小微企业融资成本难以完成,也不符合金融服务实体的要求。

(责任编辑:DF318)

Tags: 本文暂无Tags!

网友评论 已有 0 条评论,查看更多评论»

评论内容: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关于马洲贸易网 | 电子商务 | 技术支持 | 服务报价 | 联系我们
© 2011 21deal.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主办单位: 靖江市企业家协会   靖江市中小企业服务中心
靖江市企业家协会 苏ICP备13025694号

苏公网安备 32128202000322号

马洲贸易网 上海网警